当前位置: 首页 >> 你好,智工老友记 >> 正文
    • 你好,智工老友记

【你好,智工“老友记”】崔建伟:有时候,会表达爱也是一种能

发布日期:2025-05-07  作者:  编辑:任文姣  浏览次数:

编者按

这篇“老友记”,横跨了近乎五个月的时光,我才断断续续忙里偷闲完成了封笔。这篇“老友记”中我想透过毕业生崔建伟身上微小的情感表达以及年轻人特有的热情言语,思考如何将传统师生关系中垂直的“权力结构”,转化为平行的人际联结。这种转化让辅导员从“管理者”的“神坛”走下,成为能听见学生心跳声的倾听者。

 表演之星回来了!

2024年临近年末,各项总结工作在按部就班进行中,忙忙碌碌中恰巧崔建伟来山西出差,于是我们相约无论如何一定要再见一面,因此2024年11月我与“老友记”第三期的主人公崔建伟的故事,便又续上了。

2CE87

听说小崔要开校友座谈会时,便有很多他在校时的“粉丝”也来到了现场。那天他以校友的身份返回学校,一见面便远远地大笑着,奔跑向我要给我一个热情的拥抱,而我碍于想要保留与异性学生间的距离感,在他奔向我的那一刻,下意识后退了半步,也依旧没能脱离他的拥抱。

53CCD

崔建伟毕业的时候,青春智工为他做过一期“智工星青年”的专访,讲述了他自入学以来从一个热爱音乐的工科生,到成为音乐剧产业学院学员,再成为《风起形意》男主陈浩然,最后登上山西大剧院的故事。校友座谈会座谈结束后,当时还负责校友会的解晓宇老师很用心地为他做了一期校友访谈,又再次重点讲述了他登上全国大学生戏剧季舞台的金刺猬成“角”之路。

褪去男主光环!他们无意识地拯救着我

6F7F0


而今天我不愿再着笔墨再去记录他成长的过程和故事,褪去他的“男主光环”,我想说说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会表达爱这个能力,带给我们生活特有的热情与力量。

其实在校期间,他身上便展现出了属于这个年龄所特有的热情与活力,以及我作为一个异常拧巴且克制的人,特别想拥有的敢于表达爱的能力。第一次记住他,便是因为他总是围绕在我旁边“姐姐、姐姐”地喊我,那年作为一个刚入职且试图在学生中“立威”的新人,我总纳闷,这些学生怎么总是叫我“姣姐”“姐姐”?怎么从来也不喊我一声老师?这让我还怎么在这群年龄相仿的学生当中树立威严?可我后知后觉才明白,恰恰是他们对我的称呼和每次见面都主动表达他们对我的“亲近感”,这些爱意在某种程度上,无意识地拯救着初入职场的我。

初入职场的我曾执着于用“老师”的称呼树立威严,直到崔建伟和许多孩子们用一声声“姣姐”叩开师生关系的另一重可能。他们会在冬至送来手工饺子,在我发烧还坚持工作的时候甩来一盒退烧药,在朋友圈坦荡地写下“今天被导员批评了,但她眼睛红红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远在北京独自打拼的姐姐,也许她也曾这样被我这个弟弟气哭过吧”。这些细碎的表达像春日的溪流,悄然融化了我作为新教师用“权威感”筑起的冰层。所以当我一次次好奇,作为班长的崔建伟是如何能够在忙于排练的同时,让其他的班干部能够主动担起重任把班级事务处理地井井有条的呢?直到那个拥抱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或许正是这种毫无保留的情感表达,让这个工科生能在舞台上绽放出超越专业的光芒,并成为处理班级学生之间情感疏离的利器。


情感表达的“失语症”正在制造教育困境


00后学生群体中,我见过太多因情感表达障碍引发的矛盾:室友因不会沟通从玩笑升级成冷战,班干部因生硬的工作方式被误解成“官僚主义”,更有学生在课堂上对着教师大喊一声“您的方案有逻辑漏洞”。这些年轻人并非心存恶意,只是习惯了用理性思维解构世界,却忘记了如何用温度连接人心。

曾处理过的宿舍矛盾中,几个男生因作息问题积怨半年,当终于爆发冲突时,那个摔门而出的男生在楼道里突然蹲下痛哭:“我们明明一起打过那么多场篮球,一起吃过很多顿饭,为什么现在连好好说话都做不到?”后来在调解中发现,他们手机相册里存着彼此的生日合照,抽屉里放着对方带的家乡特产,却因为羞于表达关心,让误会如滚雪球般越积越大。更有在处理学生与原生家庭之间的矛盾时,学生口中那个冷冰冰的、只在意工作而从不关心他的父亲,却主动联系我与我谈起他对孩子的关注,只因不善表达而引发了父子隔阂。当两代人用沉默代替关怀,用转账记录取代拥抱,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意就成了扎在心口的软刺。

从情感互动到生命共舞

在崔建伟的成长轨迹里,“金刺猬表演之星”的蜕变不仅是专业能力的跃升,更是情感教育成果的显影。当他将舞台上的角色生命力反哺到现实交往中,实际上完成了情感表达能力的迁移训练。这种能力在就业面试、团队协作、职业发展中,都展现着超乎专业技能的破圈效应。被爱浸润过的灵魂,自然懂得如何播撒关怀的种子。

当学生“粉丝群”出现在座谈会现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人魅力的绽放,更是情感教育引发的群体共鸣。这种同辈间的正向情感传播,形成了强大的场域效应,积极情感的涟漪效应提升了整个群体的心理资本,这种无形财富远比获奖证书更具持久价值。

在崔建伟飞奔而来我后退半步又接受的拥抱,恰是新型师生关系的隐喻:在保持专业边界的前提下,允许适度情感流动。这种动态平衡的相处要求,催促着我在往后的工作中继续对共情力与边界感进行双重修炼。而崔建伟站在戏剧舞台中央时,他绽放的不仅是表演才华,更是一个懂得表达爱、传递善、创造美的完整人格。这或许才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培养既能征服星辰大海,又会用心跳温暖人间的时代新人。我们培养的从来不是精密运转的“社会零件”,而是一个个能感知爱、传递爱、创造爱的鲜活生命。

在这个AI都能撰写情书的时代,或许我们的学生应该知道,主动跟父母聊聊在校情况是比要生活费更暖心的孝道,对食堂阿姨说声谢谢是比成绩更珍贵的情商,给失落的同伴一个拥抱是比获得冠军更重要的成长。因为教育的终极价值,从来不在塑造完美的工具,而在培育完整的人——那些敢于在阳光下大声说爱,在风雨中温暖彼此的灵魂。